人脸和车脸
jiankun 2010-02-04 11:05:47
转自王受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shouzhi
版权归作者所有
人对于脸面细节的辨认能力是惊人的,我们能识别出很细微的差异,并且通过脸面的细节产生认知、性格判断、健康判断、心情判断。以貌取人,识别忠奸,并且人对脸面的观察速度极快,我们说“一眼之间”、“惊鸿一瞥”恐怕就是几分之一秒的时间的完整视觉观察和判断过程。在这么短的一个时间内我们的识别和判断就完成了,对人类的交流和认知来说,脸面太重要了。要不是怎么女人出门都要化妆,还有人要整容呢!
这个识别能力和潜力,也开始被设计界沿用到汽车设计上了。汽车都有一个车脸,也就是车的前端的总体相貌,我们一般叫做“车头”。长期以来,因为大家视汽车是批量产品,同一款车的车头都一个样子,并不太注意人对脸面的这个识别细微的能力的开发。最近,设计界开始有人提倡要开发这个潜力,使汽车设计进入一个更加人格化的新阶段。
这件事是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家研究公司开始的,这个公司叫做EFS,是一个企业管理研究公司,负责人叫做特罗斯.托斯藤森(Truls Thorstensen)。他提出这个项目,并且制定了对车脸和人脸识别的调查,请了一批科学家参加。日本汽车界非常注意这件事,很快就在日本汽车设计权威刊物《汽车设计》( Car Styling)报导了这件事。
EFS的研究认为汽车设计,看来好像是个科学行为,其实任何一款汽车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设计师自己的习惯、审美立场、甚至瞬间感受(也就是我们说的灵感)而形成的。在汽车厂的高层选择的时候,也受到决策人的习惯、审美、灵感的影响。因此与其说汽车设计是很科学的过程,不如说是个个人行为的结果。就好像我们画画、做雕塑一样,自个儿创造灵感起了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而一般人在看汽车的时候,也就会从汽车的设计,特别是汽车的脸面设计来感悟设计师的这种创造。如果大家的感受类似,则容易被认同,如果感受大相径庭,肯定不认同。因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车一看受人喜欢,有些车怎么看也不喜欢,并且有讨厌的情况。
EFS研究所邀请了一批权威的科学家来负责这项“人脸和车脸”(car front and human face)的研究,其中包括维也纳大学路德维格.波兹曼城市行为学研究所(Ludwig Boltzman Institute for Urban Ethology, University of Vienna)的科学家伊丽莎白.奥比佐切(Elizabeth Oberzaucher)、卡尔.格莱姆(Kar Grammer),人类几何图形分辨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s)领域的科学权威、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授丹尼斯.斯莱斯(Dennis E. Slice),还有维也纳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卡特林.沙佛(Katrin Schafer)、索尼亚.温德哈格(Sonja Windhager)等人。
这批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人脸分辨的18个基本特征,包括类似成年、少年、儿童的脸面这种年龄判断的特征,男女这类性别识别特征,并且通过具体的形状、大小、长短、色泽等等参数把这些识别特征量化分享,他选择了26个不同品牌厂商的38款汽车,和人对脸部表情的识别方式逐一和汽车脸面设计对比起来看。他们把这38款汽车的脸面全部作出三维电脑图,并且统一用银灰色,然后把这些车脸面给选择的志愿者测试。志愿者第一步是在奥地利选择的,20个男性,20个女性,各分成两组,一组是19-33岁,另外一组是50-70岁。让他们对18个按照人脸分成的特征去看车脸。之后再到埃塞俄比亚选择同样40 个人,做同样的测试。这些志愿者都按照18个特点的思路,去给汽车脸面设计的类似感觉打分,并且选出喜欢和不喜欢的脸面来。
他们的研究报告发现了人类在看人类的脸面和车的脸面的时候有惊人相同的反应。人类对脸面识别的18个特征中,有13个几乎是被两个测试群体共同使用在对汽车脸面的识别和认同上。他们做了一个坐标,一个轴是“强有力”(或者个人印象深刻的脸面)轴,另外一个轴则是“社会敏感性”(也就是看起来亲切的感觉的脸面),我看了这个表,在强有力轴的核心部分,几乎绝大部分是欧洲车的脸面。
把人类对几何形式的识别学导入汽车设计,是一个崭新的天地。汽车设计空间相当宽阔呢!
2010年1月7日
版权归作者所有
人对于脸面细节的辨认能力是惊人的,我们能识别出很细微的差异,并且通过脸面的细节产生认知、性格判断、健康判断、心情判断。以貌取人,识别忠奸,并且人对脸面的观察速度极快,我们说“一眼之间”、“惊鸿一瞥”恐怕就是几分之一秒的时间的完整视觉观察和判断过程。在这么短的一个时间内我们的识别和判断就完成了,对人类的交流和认知来说,脸面太重要了。要不是怎么女人出门都要化妆,还有人要整容呢!
这个识别能力和潜力,也开始被设计界沿用到汽车设计上了。汽车都有一个车脸,也就是车的前端的总体相貌,我们一般叫做“车头”。长期以来,因为大家视汽车是批量产品,同一款车的车头都一个样子,并不太注意人对脸面的这个识别细微的能力的开发。最近,设计界开始有人提倡要开发这个潜力,使汽车设计进入一个更加人格化的新阶段。
这件事是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家研究公司开始的,这个公司叫做EFS,是一个企业管理研究公司,负责人叫做特罗斯.托斯藤森(Truls Thorstensen)。他提出这个项目,并且制定了对车脸和人脸识别的调查,请了一批科学家参加。日本汽车界非常注意这件事,很快就在日本汽车设计权威刊物《汽车设计》( Car Styling)报导了这件事。
EFS的研究认为汽车设计,看来好像是个科学行为,其实任何一款汽车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设计师自己的习惯、审美立场、甚至瞬间感受(也就是我们说的灵感)而形成的。在汽车厂的高层选择的时候,也受到决策人的习惯、审美、灵感的影响。因此与其说汽车设计是很科学的过程,不如说是个个人行为的结果。就好像我们画画、做雕塑一样,自个儿创造灵感起了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而一般人在看汽车的时候,也就会从汽车的设计,特别是汽车的脸面设计来感悟设计师的这种创造。如果大家的感受类似,则容易被认同,如果感受大相径庭,肯定不认同。因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车一看受人喜欢,有些车怎么看也不喜欢,并且有讨厌的情况。
EFS研究所邀请了一批权威的科学家来负责这项“人脸和车脸”(car front and human face)的研究,其中包括维也纳大学路德维格.波兹曼城市行为学研究所(Ludwig Boltzman Institute for Urban Ethology, University of Vienna)的科学家伊丽莎白.奥比佐切(Elizabeth Oberzaucher)、卡尔.格莱姆(Kar Grammer),人类几何图形分辨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s)领域的科学权威、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授丹尼斯.斯莱斯(Dennis E. Slice),还有维也纳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卡特林.沙佛(Katrin Schafer)、索尼亚.温德哈格(Sonja Windhager)等人。
这批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人脸分辨的18个基本特征,包括类似成年、少年、儿童的脸面这种年龄判断的特征,男女这类性别识别特征,并且通过具体的形状、大小、长短、色泽等等参数把这些识别特征量化分享,他选择了26个不同品牌厂商的38款汽车,和人对脸部表情的识别方式逐一和汽车脸面设计对比起来看。他们把这38款汽车的脸面全部作出三维电脑图,并且统一用银灰色,然后把这些车脸面给选择的志愿者测试。志愿者第一步是在奥地利选择的,20个男性,20个女性,各分成两组,一组是19-33岁,另外一组是50-70岁。让他们对18个按照人脸分成的特征去看车脸。之后再到埃塞俄比亚选择同样40 个人,做同样的测试。这些志愿者都按照18个特点的思路,去给汽车脸面设计的类似感觉打分,并且选出喜欢和不喜欢的脸面来。
他们的研究报告发现了人类在看人类的脸面和车的脸面的时候有惊人相同的反应。人类对脸面识别的18个特征中,有13个几乎是被两个测试群体共同使用在对汽车脸面的识别和认同上。他们做了一个坐标,一个轴是“强有力”(或者个人印象深刻的脸面)轴,另外一个轴则是“社会敏感性”(也就是看起来亲切的感觉的脸面),我看了这个表,在强有力轴的核心部分,几乎绝大部分是欧洲车的脸面。
把人类对几何形式的识别学导入汽车设计,是一个崭新的天地。汽车设计空间相当宽阔呢!
2010年1月7日
view: Show All
Comments: 1 Trackbacks: 0 Toggle Order Views: 1174
1
morelli2012
2012-06-15 01:18:51
哈,很多时候我也会注意到到车的脸,好玩的有趣的我都会留下来
1